说医改进入了深水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在社科院的《2016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中》(以下简称“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新医改已经取得的部分成绩,如药品费用,尤其是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得到一定控制,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6年的41.6%降到2014年的37.8%。
但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且有持续恶化的迹象,如医院诊疗人次从2014年的29.72亿人次上升到2015年的30.83亿人次,但基层医疗机构却从43.64亿人次,降到了43.42亿人次,2016年上半年,医院门诊量上升了6.1%,基层医疗机构却下降了0.9%。
医疗负担仍然集中在三甲医院处,基层医院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问题。
201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提高基层能力,且要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目标在2016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15%以上。
家庭医疗成为解决当前医疗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相当部分互联网医疗机构也借此推出了“家庭医疗”计划,如用户可通过线上平台寻医问诊也有签约医生做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管理。
11月15日,国际智能医疗大会在杭州举行,中国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发布了“微医家庭医疗服务体系”,要为中国亿万家庭和用户提供便捷、主动、全程的家庭医生服务。
目标很大。
但这些真的能有效解决当前医改的核心问题么?
硬件、软件、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对卫计委和国务院相关文件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政策层面的家庭医疗是要在大医疗体系之内,在医保、电子病历全面打通的产品。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企业的“家庭医疗”业务应该是可以融合在现有医疗体系之内,而非另起炉灶再建生态,这也就屏蔽掉未能与医疗体系实现良性互动的企业,仅仅将医疗信息和医疗机构线上化是并不能解当下医改之困。
因此,互联网医疗企业若真要在“家庭医疗”中有一番作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业务体系已经在医疗体系之内,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联网只是初级阶段,更深层次看应该是医疗数据的全面联网,如微医已经分别在四川和黑龙江实现医保和电子病历的联网,微医的健康终端不仅可以实现一键呼叫医生,视频问诊,且可以在线刷医保卡,而这些元素恰恰是家庭医疗和医疗机构之间的纽带,使家庭医疗能有效分解三甲医院的工作量;
2、在今年5月卫计委发布《互联网医疗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才能进行互联网诊断,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的诊断(尤其是初诊)将主要在医疗体内部完成,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平台所比拼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签约医生数量,而是医疗机构的全面接入量,通过医保、电子病历将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生进行有效连接,如微医的家庭医疗不仅可联通“北上广”或海外医院实现远程会诊,且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健康消费和健康保险也相伴而行;
3、医疗硬件的持续投入,截止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一线互联网医疗机构纷纷向线下掘进,如春雨医生最近频频表示要在线下开门诊,微医旗下的33家医疗实体机构也分布于上海、海南、四川、浙江、广东和江苏等六个省市,全新的线下院区超过2万平方米,成为四川家庭医生签约中心,急重病可由家庭医生协助预约,在区域内服务能力强的基地便捷就诊。除此以外,微医战略投资了中国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商—九爱科技,联合开发了覆盖“家庭、移动、机构”多场景的系列智能健康终端产品,全程提供健康管理并与云化健康档案进行连接。
就此来看,家庭医疗已经具有较高的门槛,若要在此有一番作为硬件、软件、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家庭医疗的高淘汰率
如前文所言,虽然当前政策是鼓励家庭医疗的,但由于家庭医疗要在现有的医疗体系内,这又决定了行业的高门槛特点。
如果说将医疗数据联网,实现在线挂号、远程医疗问诊是互联网医疗的1.0阶段,那么家庭医疗则是全面考量资源整合的能力的2.0阶段。
在1.0和2.0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医疗机构在以不同形式进行线下耕耘,也出现了以自建和赋能为代表的两种线下模式。
微医除有挂号网与医院之间保持密切合作外,也成立了19家互联网医院,均是以线下实体医疗机构作为基础。
截至2017年6月,微医已与全国30个省份的2400多家重点医院、29万名医生实现连接,建立了包含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微医全科中心在内的100多个区域医疗服务基地,搭建了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药诊店在内的1.8万家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网点。
兼有开放和自有资源两种模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家庭医疗的关键是连接所有医疗元素,而如果企业自有的线下家庭医疗能够置身在大医疗体系之内,也是踩准了医改的节奏。
就此来看,家庭医疗和卫计委的一系列文件不仅在事实上屏蔽掉了单一元素联网做远程诊疗的中小企业,甚至一线企业在此的分野也会日益加剧。
已经在技术、服务和软硬件搭建方面保持一定优势的领先企业,也由此拿到了AI的入场券,如微医在中医和西医分别有睿医智能医生和华佗智能医生两大AI产品。
睿医与北京同仁医院在大量病历和影像的基础上,肺小结节的平均照出率已经超过了92%,与浙江妇产医院的儿童骨龄AI测试准确率也达到了99%。
AI在医疗方面普及的核心要素在于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是否有足够的合作契合度,业务合作和其后的数据开放为AI业务提供原料。
随着AI技术的完善,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分野不仅会继续加速,且AI技术的下沉也将惠及基层医疗机构,有效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家庭医疗不仅是高门槛,还可能会将先有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的高淘汰率拉高,先布局者究竟能做到多大的市场,除了搭乘政策的东风外,还要求自我有很强的执行力,进而将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带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且随着AI时代的到来,行业的分化也将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