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其实要是继续按照‘十八大’所确定的医改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还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的一些新的形式、新的需求,丰富和完善医改的改革领域和重点任务。”
2018年1月6日,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高峰论坛上,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对未来几年内医改政策的新风向做出了一些分析和预测。以下为梁万年司长演讲摘要,《看医界》为您独家整理如下:
1、卫生总费用GDP比重将继续增长
我们过去讲医疗费用增长的时候,更多是讲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总费用占整个GDP的比重,大头都还是在公立医疗机构,还是仅仅在医疗卫生基本保障这个领域当中。
今后如果是事业加上产业,健康产业的统计口径应该是多大?在美国,健康产业对美国GDP的拉动作用在2016年已经达到了19%,这个就很大。我们现在总的体量还是很小的,到2016年底才到6.2%的水平。所以,我们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2、医疗控费势在必行!
现在我们说控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一方面是要控制大处方、大检查这块导致的不合理增长,这个是必须要控的。另一个方面,如果增长太快,超出了GDP的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承受能力,那也是不太行的。
但是现在发展健康产业,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是有的,这块如何有效协同?这个增长的速度如何有效地界定?这是我们需要破题和研究的。
3、鼓励非公医疗参与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
未来的医改,要把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做起来,包括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分级诊疗制度。
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当中,大家知道我们是两个重要的抓手:一是医联体建设,二是家庭医生签约。这两个制度建设现在进展很快,尤其是医联体建设。
但是我们现在也认识到,医联体建设在某些地方往往是在公立医疗机构之间来做,施加一些医保和价格的政策。如何让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的机构)能加入到医联体建设中来,让他们发挥作用?这是今后我们要关注的一个点,要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不能够排除社会办医、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一定要开窗,要开渠道,所以我们会有相应的政策来推进这项工作。在出32号文和70号文的时候,从来没有说不允许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我们都是鼓励的,但是现在可能要进一步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它融入进来,因为咱们离不开了,必须要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
4、商业保险的发展将是大趋势
在过去,影响社会办医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保险,一方面是基本医保方面,在准入和其他方面有些不平等,现在基本上消除了,具体有些地方还有一些不平等,那是执行层面的问题,不是政策层面的问题,那是需要推动、主导、考核,让政策落地的。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真正非公的社会资本或者是非公医疗机构、社会办医要发展,真的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时候,大家必须认识到,健康保险的领域必须要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基本医疗保险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显然是不适应的,必须要大力发展健康保险。
所以,商业保险的发展,今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是主要的趋势,要开发更多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把商业保险和基本保险(包括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应急救助)等等各类保障形成有效的功能定位,各司其职,相互联动,实施信息共享等联动,来保障一个人的健康。
过去我们可能是在保障、注重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可能今后我们继续强调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之外,更多地要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等等这些新的一些保险产品和机制的建设。所以,商业保险将是今后的一个重点。
5、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重点
医保的改革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去年的时候国务院发了一个55号文,支付方式改革,从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不论对公立医疗机构,还是在非公立医疗机构,支付方式的改革已成为必然。
所以,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最少要向全国推100个病种的单笔种付费,并且要对这100个病种制定统一规范的临床路径进行通过。
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现在我们的基本医保对医疗机构的付费由后付转向预付,由过去的项目付费转向按病种的打包付费,机制就是总量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发各级各类控制医疗费用的内生动力,把过去的检查、检验药品,由过去的利润变成你的成本,让你合理实施,最终如果你省下钱,就作为你的留用。这是一个政策的改革,可能今后我们在未来是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推进的。
在药品标准方面,随着医保改革的深入,我们会制定一种标准,按照通用名的形式对药品制定一个医保的支付标准或者是支付价,这种支付标准定了以后,就按照这个支付。
如果这个医疗机构买了这个药比支付价便宜的话,医保仍然按支付价给你支付,结余就是医院的,如果高了,这一块就会分情况处理,如果确实是需要的,也是经过老百姓知情、同意的,这一块儿是患者和医院共担。
还有很多情况,老百姓又不知情,而且本来的那些药品就可以可替代的时候,如果你擅自把它做高,可能今后你的医疗机构对高出的这一块就由你来负担。
这方面的思路我们已经在推进这个文件的出台,今后的医保对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极力和基础性作用将会通过支付方式的改革、支付标准的设定,以及医保全流程的联动和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公司的有效协同来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
6、公立医院改革:要把自己的地位摆正
早期大家都说,社会力量办医之所以不能发展,是因为公立医院太强大了,现在的数据刚才郝德明会长说了,从医院的角度来说,非公立医疗机构,也就是社会办的这些医疗机构,将近达到所有医院总数的60%,去年是52%,今年(2017年)马上到60%了,这个成长速度是很快的,但是不可否认,你的床位数和住院病人数还是很小,但是门诊量现在是超过22%了,门诊量也上得比较快。
不管怎么样,公立医院这一块如何有效改革它,让它回归它自己的功能定位?公立医院如何由过去的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细化的内涵发展为主,这是我们改革的主攻方向。
去年的9月份,全国的所有公立医院实行了两个全面:一、全面推开综合改革。二、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这就是拉开了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序幕,也是迈出了公立医院走向公立性的坚实的步伐,结束了60多年的医药补医的历史。
对于公立医院改革这一块,我们希望的是:1、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要清晰,不能是盲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要合理,那就是公立性的运行机制,不能独立。3、公立医院的管理要规范和科学。4、公立医院的治理要完善。5、公立医院的运行要高效、有可持续性。
所以,去年国务院专门出了一个67号文《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意见》,这个文件就明确了在三个领域当中来推动包括社会办医在内的医院健康的发展,要变成现代医院管理这个制度的方向努力。包括怎么来做它内部的管理,最少要有13项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质量安全、人力资源、薪酬等等。
第二步就是在治理层面,政府如何从价格、医保支付、相关的环境监管等方面创造条件,让包括社会办医在内的医院,有一个良好的治理制度和环境。
第三个方面就是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
所以,三个领域当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2018年的时候,也会选取若干个医院做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试探,来全国推动这项工作。大家可能关注到一点,我们那个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的医院(包括社会办医的医院)都要建立章程,要以章程作为这个医院根本的行动指南,要把这个医院的性质、文化、决策、办事程序等等方面要固化下来,对章程如何制定、批准、实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块要继续做。
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我相信社会办医也会有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来发展。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区分好哪些是政府的责任,哪些是社会力量来做,也就是市场的机制可以从中发挥,哪些是两家要共同发力的,这个要明确。这两个都各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了,我想协同就更好了。
7、医护6月底前要完成电子化区域注册
另外,公立医院改革中,大家一直讲人才是在公立医院,我们从医生的多点执业到去年推行的医生、护士、医疗机构的电子化注册,由过去单个医院来注册型医院,到现在只要注册在一个区域内的全部有效,这个力度是相当大的,这是推动医生多点执业的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其实也给社会办医、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空间。
这项工作今年刚刚开了会,全国的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医师、护士和医疗机构的区域注册,也就是电子化注册,六月底之前全国要全面覆盖、全面完成。
这些政策的推动都是有效的。
8、医药卫生行业监管政策要出台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综合监管。现在我们正在制定,可能也会即将出台《关于医药卫生行业的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
这个综合监管,不仅仅是在公立医疗机构,对社会力量办医医疗机构同样适用的,这种监管要从它的体制上、监管的方式上、监管的内容上、监管结果的使用上,都做出了规定。
大家必须要知道,这种强化监管是一个方向。过去从政府方面,监管的这一块缺乏一个纲领性的文件,缺少相应的制度性规定,这块儿要加大,同时对健康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业态、模式,对于一些新的业态和模式,我们如何实行有效的监管?现在我们也正在研究。
总的来说,好多东西我们还没有看得很清楚、没有看得懂,你不能一棒子打死,总得来说还是要审慎、包容、有效地监管。我们可能也会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这种态度,来做一些相应监管的规定。一个方面是要放,另一方面还是要放,最终从政府方面是要做好服务,使我们的社会力量办医、健康产业的发展应该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