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学的发展是对传统医学的突破和创新,是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创新的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航天中心医院院长杜继臣看来,远程医疗可以缓解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与医疗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是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抓手之一。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远程医疗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
远程医疗的历史在国内不算太久远,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陆续出台系列政策,对远程医疗开展进行规范性说明。而远程医疗彻底火起来,是在最近几年。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患者从村里大老远跑到省会城市或北上广地区,得到的诊治时间却只有短短几分钟。如何保障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拥有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是现阶段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医生培养尚需时日,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远程医疗随即成为最可行的一个解决办法。
广泛的说,远程医疗是电子医务数据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传输,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的照片、病历、声音、视频、各种生理检查、检验数据。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远程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邹殿新看来,远程医疗能够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资源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差的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家庭、病人进行远距离的咨询、诊断、治疗、手术指导,从而降低医疗开支,方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家庭,满足广大人民大众的医疗、健康保健需求,是一项全新的医疗保健服务。
随着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的不断推进,远程医疗迅速渗透到各个专科领域和各级医院,达到彼此连接的效果。在实际调研中,我们看到,许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通过远程医疗与大医院连接,一方面就地解决当地百姓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还可用来学习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远程医疗发挥着它的作用和优势。
《中国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报告(2017)》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已经将远程医疗覆盖到1.3万家医疗机构和多有国家级贫困县。全年开展远程会诊、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超过6000万例次。
看病不出远门,重构患者就医习惯
在远程医疗体系构建中,大医院承担着重要责任。1月18日,航天中心医院远程医学专家委员会成立,航天专科医联体暨眼科远程门诊也于当天下午面向全国开诊。
在谈到组建委员会和远程医疗时,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郭君感受颇多。实际上,航天中心医院的远程医学工作自2012年就已经起步,远程医疗中心也于同年成立,始终为航天基地提供远程医疗保障服务,为航天企业提供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开展了对医联体、对口支援医院远程医疗帮扶。
2017年,航天中心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独立成科并正式更名为“航天中心医院远程医学部”,开展了大量远程临床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医学教育、双向转诊等远程医疗和培训服务。
不过在郭君看来,远程医疗的作用远不止如此,重构患者的就医习惯也是值得期待的。郭君表示,远程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对贫困人口启动远程健康监测、疾病风险评估和与预警机制,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未来相关技术一旦发展成熟,在非紧急远程医疗服务或慢性疾病随访过程中,患者不必再跑到社区医院或大医院。只需要通过远程监测设备,实施监测血压、血糖、血氧、体温等指标,数据经远程医疗平台实时上传,医院的医生就可监测这些数据,用于及时调整患者用药或治疗。
目前航天中心医院已开展的远程医疗工作内容涵盖了远程临床会诊、远程转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健康管理等项目。据杜继臣介绍,医院的远程医学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向上对接北京及全国各大省市的三甲医院,二是向下对接医联体单位、对口支援单位、基层医疗机构和第三方公司,三是向外对接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如梅奥诊所、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
对于远程医疗的费用问题,杜继臣解释到,对口支援单位、医联体内部工作时是免费的,对外的一些诊疗合作项目则是收费的,其中一部分费用由患者自付,一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
只能解决部分医疗问题,标准体系待建立
虽然远程医疗可以极大降低医疗成本,良好的管理和分配边缘地区的紧急医疗服务,让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但正如邹殿新所说,这只是解决了部分医疗问题,不是全部。远程医疗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
首先是谈论最多的就医习惯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看病都是面诊,倾向于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很多患者一时间对“隔着屏幕看病”难以完全相信,对远程医疗存在疑虑。
其次是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的联网通用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已经实现了对于医疗体系的信息化,然而由于系统的接口、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信息化成为了一种孤岛,医院之间互相独立,信息难以传递。让远程医疗走的更远,还需发展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联网通用。此外,处方药的销售问题、部分三甲医院医生对远程医疗的兴趣不大及分级诊疗落实情况都会对远程医疗的后续发展造成影响。
而且现阶段我国远程医疗支付标准尚未有统一标准,多名专家指出,何时收费,何时免费的界限不够清晰,医保报销也有待明确。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远程医疗也“感同身受”。2017年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总结美国远程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时,就曾指出,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方面的费用支付与效果仍欠缺证据。联邦医保覆盖远程医疗服务仍存在诸多限制,例如,只有在农村乡镇偏远站点开展远程医疗才给予报销等。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远程医疗尚未建立一个标准体系,政策法规不够完善、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如果今后能够实现医疗服务标准化,推进各项解决方案踏实落地,远程医疗的“春天”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