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快讯ok1122-诸侯快讯ok1133

解决家庭医生“只签不约”要靠“人和钱”

2017-12-22   搜狐健康

12月17日,新华社一篇关于家庭医生签约覆盖人数的报道瞬间引爆了网络。文中指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其中“超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更是让人们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数据的真实性。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于12月19日做出了回应:签约数字没有问题。

实际上,在17日新华社报道之前,据“健康中国”官方微博消息,在12月13日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座谈会上,上述这组数据就已经对外公布。12月15日新华社还就此发表过一篇报道,但没有立即引起爆炸式关注。这组数字究竟是如何来的?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那么,网友为何频频质疑数据真实性?

签约人数一个月增加1亿,“只签不约”现象确实有

作为医改关键词之一,家庭医生的推进工作始终受到媒体关注。今年9月23日,央视报道指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3.2亿人;10月22日中国网的一篇报道又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4.3亿人。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这一数字变成了超过5亿人。

此外,搜狐健康到多地调研时发现,不少地区的签约率已经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健康点的一篇报道中更是指出,河南部分县域、乡镇的签约率均超过了80%。但与高签约率不匹配的是,身边不少亲朋好友表示,并没有签过家庭医生。

对于国家卫计委给出的这几个关键数据,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表示,“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问题不大,因为国家对于一个城市签多少人算开展了签约工作并没有具体规定。问题出就出在“5亿”、“35%”、“65%”这几个数字上了。在他看来,这些数字可能带有一定“水分”。有些地区无论是否按时服务,只要有纸质档案的都算作签约了,有时都未必是群众自己想签的。

在实际工作中,徐毓才也收到过村医的反馈:签约任务量大,力不从心,完不成服务量,还有家庭医生把签约服务当做负担,能力跟不上。徐毓才告诉搜狐健康,“只签不约”的现象在基层的确是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优质服务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就算服务不到位,在这么高的签约率下,为什么身边很多人连家庭医生的存在都没感觉到呢?徐毓才表示,农村和城市的居民的感受可能不同。家庭医生签约的“主战场”在乡、镇和村,依靠村医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进。在城市中,则主要依靠社区医疗机构与辖区内居民签约,但由于城市人口流动、看病习惯等不同,家庭医生的签约率和覆盖程度远不及农村。

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数据印证。健康点记者在河南调研时就发现,城区代表郑州市金水区的签约率只有28%,与其给出的县域、乡镇签约率均超过80%相差较大。

当然,也有医疗机构表示,不会盲目追求签约率。今年6月,在北京市卫计委组织的一次采访中,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新颖就明确表示,“我们不追求签约率,希望签一个就能服务好一个”。

家庭医生不只是分流患者的“工具”

提起家庭医生,很多人都会想到英国的全科医生。的确,英国是签约家庭医生的鼻祖,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现在我国推行的家庭医生与英国的全科医生存在一定区别。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给出的回应中可以看到,现阶段中国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在工作内容上,主要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签约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

虽然工作内容繁多,但作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家庭医生的职责并不应该仅限于此,他们也不是老百姓的“私人医生”。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家庭医生?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看来,我们应从全局角度认识家庭医生。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设立家庭医生的目的不仅仅是将医院的只能转移到社区和家庭,而是要实现医疗服务体系的导向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江宇指出,医疗卫生改革既有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服务模式本身的问题。而家庭医生政策恰恰是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解决的一个途径。如果仅仅把家庭医生定位成分级诊疗的“工具”,那就把我们全科医生的作用看低了。

“我认为家庭医生对中国医疗卫生模式整体的转型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江宇说,家庭医生的定位应该是医学模式的主力军,起到引领作用。此外,从英国的经验来看,把更多的资源放到促进卫生保健、全科或家庭医生领域上,更加有利于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解决“只签不约”要靠“人和钱”

为了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个别地区已经出台了一些处理措施。据“基层医师公社”12月18日报道,西安市卫计委近日表示,将着力推动健康扶贫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到2018年1月底,开展3个月的医疗卫生帮扶冬季攻势活动。逐户逐人排查,确保签约到位、服务到位,年底前实现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目的就是要重点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存在的只签约不服务的问题。

前不久,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卫计委也对“只签不约”的医生实行了暂停执业三个月的行政处罚,并扣除一村卫生室2017年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0%的补助经费,可谓是力度很大了。

但在徐毓才看来,这些处理方法仍然浮于表面,并没有解决本质问题。结合众多网友、基层医生的反馈,徐毓才总结道,想要真正做实签约服务,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人和钱”。

徐毓才告诉搜狐健康,基层全科医生数量严重短缺、质量不高是最根本问题。“搞医改,强基层,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基层有合适的人,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徐毓才说,现在不少乡村医生年龄都偏大,年轻医生又不愿到基层工作,产生断层。如果乡村医生的老退和优转问题得到解决的话,让优秀医生看到自己的前途命运,肯定会有人愿意到基层服务。

此外,我们的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多年以来,国家没有重视全科教育,导致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优秀的全科医生更是稀缺。近些年用“短平快”的方法推行了全科医生的培训,但这样培训出来的医生很大程度上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

在“钱”这方面,更是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激励导向。在我国,越到基层,薪酬越低。职称晋升、工资制度和事业发展平台,也都是越往上级医疗机构越好,导致医生都想“往上走”,基层留不住好医生。“合理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反而用数量签了多少来解决医生的报酬问题,这是有问题的。”徐毓才说。

“在多次实地调研中,我们能够感到家庭医生的推行有很多困难。”江宇说,这并不是强基层的方向出了问题,而是没有做好上下联动。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和基层医改还没有结合起来。

实际上,不少大医院还在逐利运行。江宇举例说,大医院还在开各种复杂的药品,但基层只有基本用药,大医院仍然有很强的虹吸效应。客观来讲,很多阻力还是在“上”。

“虽然基层建立了公益性机制,但如果大医院不联动的话,这个机制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要想做好上下联动,江宇表示至少要实现患者就诊渠道连通,医保政策连通以及财务管理连通等。

不过,虽然已经找到问题所在,但真正着手解决时,依然困难重重。包括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体系、转变医学教育模式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等在内的多项内容,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正如江宇所说,全科医生已经迎来“春天”,但“万紫千红”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前景光明,但道路崎岖。